中国EAP学院 首页 > 心理视点 > 专家专栏

【心理信箱】我总是忍不住想身上的器官……

libuyan.com    2011年03月13日    来源:不言心理网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在前段时间的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并且老想着身上的器官。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想着这些才可以学习,否则心里就会十分紧张,以至无法读书写字。所以考试中为了避免心里发慌,脑子里就会想手,耳朵这些器官。长期以来,这些症状一直无法消除,严重影响学习,心里很是着急。

      后来,我的注意力转变了,每天不知道怎么的,又开始想各种灾难会降临在我身上和一些恐怖的事情,弄得心里特别害怕。无论是在上课,吃饭,看书还有写作业前都会不自觉的想这些,以致长时间无法正常学习。比如看书时,眼前就会出现房屋倒塌之类的情景,干扰学习,如果不想这些,心里就很难平静。现在只要看书学习,都会出现胸闷和发慌的症状,所以我在学习时就会压住胸口,这样才能集中注意力。
       我真的想消除这种症状,集中精力备战高考,也想尽各种办法,可都无济于事。很希望老师能帮帮我。谢谢您!

 

 

 

你好!

 

从你来信自诉的症状来看,你可能患上了一种叫做强迫症的心理疾病。

强迫症是以强迫思维(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疑虑、强迫性对立观念等)和强迫行为(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洗涤、强迫性询问和强迫性计数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这种思维和行为毫无意义、不合常理,但自己却无法克制,而且越是试图努力抵制,就越是感到紧张和痛苦,严重影响正常的心理和社会功能。

强迫症在各类心理疾病中发病率相对较高。国内外专业机构调查显示,在精神科门诊中,7 0 %~9 4 %的就诊者有强迫症状;在普通人群中,2 0 %~6 0 %的人曾出现过强迫症状——也就是说,每5人中就至少有一人曾经遭受过强迫症状的折磨。青少年发病比例相对较高,在对我国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发现,强迫症的患病率高达3.5%,占所有心理疾病的82%。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一般为2 %3 %。成年男性与成年女性的患病率相近。

建议你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机构接受系统的咨询和治疗。为帮助你早日摆脱疾病缠绕,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谨供参考。

一、打消“一朝患病,终生患病”的忧虑。

尽管强迫症发病率相对较高,但绝大多数人患者在历经一段炼狱般的折磨后,随着时空、社会环境的改变,疾病常常会“不治而愈”。调查数字表明,在遭受过强迫症状折磨的人群中,终生不治的人数远不到10%。因此一般认为,青少年时期患上强迫症,在成年以前都可康复。因此,青少年即使遭遇强迫症状,也大可不必过度担心和忧虑,而应正确看待,坚定摆脱疾病的信心。

其实,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强迫症的症状。如听说别人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后,总觉得自家煤气阀口没关好,不反复检查就放不下心等等。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种紧张和不安的感觉是生活中正常的、必需的心理和生理现象,时过境迁自然就会消失。但是,假如过度关注出现的这些情绪症状,就会把正常的反应视为病态,于是拼命想消除,结果反而使这种不安感被病态地固定下来,从而出现病理性症状,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以平常心对待症状

当强迫症状出现时,越是想努力克服症状,就越会使自己的内心冲突加重,痛苦就越发严重,症状就越显顽固。这就像物理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抵制的力量有多大,症状的反抵制力量就会有多大。因此当症状出现时,应对其采取“随它去”的态度,顺应自然,既来之则安之,而不把其视为有多严重的特殊问题。就像天有不测风云,月有阴晴圆缺,世间很多事情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如此。当然,顺其自然并不是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是一方面对自己的症状和情绪自然接受,另一方面靠着自身努力,带着症状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过自己正常的生活。

三、调整认知,陶冶性格,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正确认识自己,做到扬长避短。从心理咨询门诊发现,患强迫症的病人,既与自身性格特质有关,也与自己的认知模式有关。强迫症患者的性格中有许多长处,如思维严谨,做事认真、踏实、勤奋,责任感和反省力强;但也有诸多不足,如过于谨慎,容易自卑和夸大自己的弱点,对自己要求苛刻,凡事追求完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等。建议通过积极、主动的社会生活磨炼,发挥性格中的优点,抑制性格中的缺点。

其次,对自己多一份宽容。人无完人,我们每天都可能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失误。苛求自己的结果只能使自己感到失望、失败,从而失去信心。我们可以尽力把该做好的事做好,但每个人都应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因此,建议患者不仅要宽以待人,更要宽以待己。对工作、学习、生活要采取乐观态度,提高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

第三,忘记症状,注重行动。强迫症状不过是情绪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主观性的感受。患者应积极地去行动,“行动转变性格”,“照健康人那样行动,就能成为健康人”。

第四,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是适应环境的工具。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管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还是乌云密布、山雨欲来,总可以从容面对,调试出当下的“最佳心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应敢于正视现实,增强自我认知、自我觉察、自我调控能力,注意磨砺个人意志,培养豁达乐观的性格,增强心理耐受能力。

 

四、学会科学管理自己的情绪。

张弛有度,保证休息。充足的睡眠是使大脑保持健康良好工作状态的必要条件。高三的学习非常紧张,学习中应多增加几次休息时段,一般来说一小时内应有一次约10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在复习功课时要注意文与理、动与静的协调搭配。人的神经系统就像一架精致的钢琴,抑扬顿挫方可演奏出美妙的生命乐章。注意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经常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

放松疗法。心理学研究证实,肌肉放松可以有效抗拮人的焦虑、紧张、强迫等不良情绪。舒适地坐着或躺着,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松愉快的场景中,如海边、田野、草地等,然后一边缓缓做深呼吸,一边自我引导从头到脚逐渐依次放松……经常做做这样的练习,对恢复身心健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疏泄疗法。情绪和症状其实是一种能量,当其来临时,盲目地采取围追堵截的办法,不仅于事无补,还会造成破坏后果。因此要像大禹治水那样,学会适时适度地疏解和利用自己的情绪能量。常用的方法有运动疏泄、倾诉疏泄、音乐疏泄等。

 “黑夜来了,黎明还会远吗?”任何的挫折和痛苦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相信你经受过这一段特殊的心灵磨砺,生命之花会更加多彩艳丽!

祝你早日康复!

 

出场专家简介:

李不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骨干师资,全国首届优秀心理学工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高级EAP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健康报》、《家庭医学》、《北京晨报》、《健康大视野》等多家报刊心理专栏支持专家。

 

热门图文
正在加载...请稍候
相关阅读
最新热门
专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