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AP学院 首页 > 研究应用

中国EAP学院实战课程九收获

一一提升;自助;助人

作者:余学军    2014年04月09日    来源:中国EAP学院    责任编辑:姚丹

                                   第一篇·提升篇

    收获一:去角色化。春风化雨,认知升华的最大收获是真正体会到咨询师是一个能帮助人,能与求助者共同成长的普通人,而不是一个角色。作为一名初学者,实战伊始,会随时随地的考虑每句话,每个行为是否符合咨询师的身份要求,符不符合咨询师的言行规范,主角定位在咨询师角色而不是来访者。第一次座在咨询椅上,是在落地课程时,求助者叙述完她艰难的成长、痛苦的经历后,老师要求我们上去作为咨询师表达出共情、当时根本没有想到是咨询的进行,没有感觉,没有进入,仅仅想着共情这个技术,想着用几个什么词能表达出共情,一上去就不痛不痒地说了几句:你真不容易,你真不容易,太辛苦,太压抑,太痛苦,太累了,说完便迅速离开了咨询椅,去等待老师评判这几个词是否反映出共情,当时,似乎与求助者眼光都没有发生接触,结果可想而知!求助者说:是咨询师自己的感受,没有关注我,有点冷,没感觉到温度。求助者怎么感觉得到温度呢?因为我根本没关注她,只是想到用几个什么词能表达出共情,只是关注心理咨询师这个角色的扮演。这次体验让我猛醒,咨询应是一个流趟的过程,是一个忘掉技术的过程,是一个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一个积极关注的过程,心理咨询是两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在一路同行,探索前进的方向,不是角色伴演,这样一领会,突然意识到,日常的很多次谈话,很多次沟通,很多次交流都是一次次成功的咨询过程,想到此,又不禁信心百倍,信心大增!

收获二:定位求助者。明确咨询目标,定位求助者,是把一团乱麻理出头绪的关键点,在此也深刻理解咨询中始终做到万变不离其宗的重要性。现实中,往往与来访者谈着谈着就被来访者把问题引向了解决他人问题而非来访者自身问题的方向,通过学习,始终把解决来访者的问题作为咨询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可以避免自己跟着求助者跑,确保能够时刻围绕咨询目标、围绕真正的求助者进行咨询。一个求助者纠结于自身,总想做到事事让他人满意,但现实却差强人意,自己不满意,父母不满意,兄弟不满意,自己很痛苦,很无助,很困惑,交谈中不断叙述母亲的依赖问题,继父的道德问题。当哥哥照顾母亲时,母亲是可以自理的,但只要她一回母亲家,母亲就不再自理,一切生活起居全要她操持。继父的道德问题则是小时候发现过继父偷窥,自己敢怒不敢言,即使是母亲也不敢说,时至今日,继父仍然是喜欢在外沾花惹草,和嫂子关系不清不楚,似乎要解决的是母亲的问题,继父的问题,一时间不知如何应答,不知道到底要处理什么,谁是求助者?谁是求助者?定位求助者,一下豁然开朗,帮助求助者解决自己的讨好型人格问题,方向逐渐清晰。

收获三:咨询思维。突然有一天,产生了职业化的自觉,那就是心理咨询思维,把来沟通问题的人当作来访者,积极关注,共情,以来访者为出发点,倾听、倾听,不急于表达,不急于表态;接纳、接纳,不排斥,不先入为主,理解来访者传达的内容与情感;交谈中,注重倾听,开放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鼓励,重复,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慎用更直接,更广泛,影响更大的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语言行为的运用。克服了过去的高高在上,急于指导,只顾自己表达,不顾对方感受;减少了谈话的盲目性,无效性,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了效率,收获了成效。如对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常常科学地帮助做出以下选择:话题是继续、还是转移,或深、或浅。咨询思维定式的确立,无意识地就会把实际生活中同事、朋友出现问题后与自己的倾诉当作一次次咨询,积极地关注,仔细地倾听,迅速思考问题的症结所在,明确目标,引导来访者自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变家长里短为理性沟通,变普通谈话为科学交流,与其为伴,共同成长。从自觉到自发,咨询思维使领导水平,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产生了一个大的飞跃。

                            第二篇·自助篇

收获四:认识自我。小组成员的相互介绍构建起了“我”的初步框架,也引起了我的思索,“我是谁?”,互动练习《自我探索》在冥冥中让自己如此惊讶,父亲,母亲,最好的朋友,一般朋友,敬佩的人物和自己,仅仅各用6个形容词,一个感性的自我便生动呈现。阳光、亲和、忠诚、尽力、善良、谦恭,这就是对最好的朋友的描述,也是理想的自我;亲和、阳光、守信、谦恭、真诚、可爱这是对一般朋友的描述,也是我关注的焦点;睿智、权威、成效、亲和、善良、水平这是对敬佩人物的描述,也是我对榜样的认同和希望不断学习的方面。父亲,敬业、权威、能力、亲和、阳光、忠诚;母亲,整洁、顾家、急躁、诚实、简单、认真;自己,阳光、敬业、整洁、亲和、忠诚、急躁,让我更进一步地、更深入地察觉了自我,使感性自我上升到了理性的层面,系统地反映出了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和谐。我为自己感到骄傲,骄傲于积极的心态,骄傲于心理的和谐,骄傲于自我接纳,骄傲于自我欣赏,骄傲于理性、真诚、敬业、善良、努力、向上的品质。我为自己感到汗颜,汗颜于自负、急躁、汗颜于缺少温柔贤惠,不懂生活,汗颜于找不到心中的英雄!不过,对此我的态度是:我接纳,我负责。

收获五:触动自我。“我看到她,想到的全部是负面词语,权威,威严,对大家的忽视,不屑,冷落! ”当老师要求大家互相用正面词语介绍两天来每个人的变化时,一个组员向其他组员说出了对我的看法。我的内心为之一震!是的,在自我探索一职业探索这个环节伊始,我无法放下,没有沟通,自顾自地操作着ipad!听到这个组员的直言不讳,身边的伙伴解释着“她在赶一个材料”,是的,我也很想解释,但一切只能成为借口!现象呈现出的确实是问题!我猛然领悟到当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我现实生活中问题的反映,当我忙碌起来的时候,常常会一心两用,一边操作电脑,一边与人谈话,平时自我没有觉察,现在对这一现象做换位思考,对方很难不产生你心不在焉的感觉,很难不体会到不受尊重,甚至感到屈辱,而为什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又没出现太多的问题呢?是因为在现在的工作环境中已经和大家共事20年,大家了解了你的行为模式,认识到了你的行为只是追求一种效率,并不代表漠视;是因为你会解释一句:稍等片刻,让我把这个东西赶完;是因为大家对你的包容,理解!抛开熟悉,解释,理解,包容这个前题,如此行为模式对关系的破坏力可想而知,而如果面临一个新的环境,一个简单的肢体语言都会破坏一个关系,更何况是一种明显存在问题的行为模式!是自我探索一职业探索这个环节的互动,是伙伴的评价让我警醒,给了我最深的触动!

收获六:觉察自我。同一个意向对话会因心理状态不同呈现不同的场景,从而觉察自己,适时调整心态,适时解决问题。现在,我每天会做一个树的意向,“我是原野中的一棵树,深深地扎根于沃土,享受着雨露的滋润,阳光的照耀……。”一切顺利时,大树丰富的根须深深地扎根于大地,吸取着大地的营养,大树茁壮成长,渐渐地粗壮挺拔,清晰地生长变化,雨水滋润着大树,此时,身心十分的舒服,可以看到,阳光照在树叶上,树叶熠熠发亮,太阳的能量通过树叶的光合作用转变为生命的能量,让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微风吹动树叶的拍打声在耳际爽爽地回响。遭遇挫折,或看到现实与外界的巨大差距,信心不足时,意向中的大树则变得十分矮小,怎么都长不大,雨露滋润不了,树叶没有生机,阳光下树叶依然灰暗,这样的觉察让我马上意识到,是要进行心理调适的时候了,解决心理问题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前提,否则,心情急躁、压抑,焦虑,抑郁情绪会随之而来,接踵而至,事业无望,身心受损,影响团队与他人。怎么办?每天早晚,利用半小时的时间,完成相对固定的运动,进行相应的放松,运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各个关节;放松每一块肌肉骨胳、五脏六腑;想象身体的美好,成长的快乐,各方的支持,使身心得以解脱,得以滋润,走出纠结,以阳光心态面对一切艰难困苦!

                          第三篇·助人篇

收获七:和谐身心。压力,压力,一段时间,压力山大,不同理念的冲突、不同文化的碰撞、不同模式的交汇;生活、运转、发展;气愤、焦虑、抑郁,身心俱疲,无法解脱,常常半夜醒来,难以入睡。怎么办?怎么办?来访者常常陷入以上情景无法自拔,放松技术的传递即适用又便捷!音乐放松,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不愁没对象,人人都需要;不愁没场地时间,随时随地均可进行。半夜醒来,无法入睡,做做放松吧,呼吸放松,腹式呼吸,长长地呼,深深地吸,一、二、三……八、九,十、九、八……三、二、一。肌肉放松,崩紧全身,放松脚趾,放松脚趾的每一块骨骼,每一块肌肉,放松脚掌,放松踝关节,放松小腿......放松脑干,放松延脑、桥脑、中脑、小脑;放松间脑,放松下丘脑,丘脑,上丘脑;放松端脑,放松额叶,顶叶,枕叶、颞叶;放松每一根头发,放松额头,眉毛,眼睛,放松眼睛周围的每一块肌肉、每一块骨骼……。想象自己来到一片海滩,海岸边有茂密的椰子树,这里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趟在树下沙滩上,感觉柔柔的,很舒服,很安全;海风习习吹来,带着海的清新,泌人心脾;海欧的鸣叫声,海浪拍击海岸的声音,十分和谐;一缕金色的阳光照在右肩上,感觉暖暖的,十分舒服,十分沉重……身心合一,静静地进入梦乡,这实在是一门简便易行,助人助已的好技术!

收获八:和谐关系。有人不愿和心理学专业人士打交道,有一个人对我说:不要学什么心理学,不然太可怕了,什么都暴露在你的面前,心理学有这么神奇吗?心理学者不是神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个理论功底深厚的心理学者,是可以无愧于心灵神探这一称谓的,随着学习的推进,用一个心理咨询师的眼光看待事物,看待人,看待关系,进行心灵探索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古话说得好,相由心生,一般人都能做到,更何况心理咨询师,一眼望去,谁在纠结,谁有心事一目了然,这是助人的前提,即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只是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抱定的原则应该是助人,而不是窥探他人隐私。接下来,为什么?怎么办?寻找引起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疏导,促进成长,助关系得以和谐,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后现代或者就是EAP团队的个人经验,不管什么,拿来主义,唯我所用,有用便好,当看到关系中的一个个个体从愁眉苦脸中解脱,眉头从纠结到渐渐舒展,拥挤到一起的五官向四周扩散;听到的是相互间轻松友好的语言,看到的是相互间阳光灿烂的笑脸,体会到的是正向的能量,积极的心态,扬溢着的是人与人关系和谐后的愉悦,成果让人欣喜!

收获九:和谐团队。面对一个整合而成的高技术型新机构,如何增加凝聚力,形成和谐的团队氛围,如何人尽其才,尽快实现高效运转,打造和谐团队,两个简单的心理学故事胜过了无数的大道理和八股式的说教。一个是猫族的故事,一个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猫族有一个传说,在猫族中,做一件好事、满足人们一个愿望就可以长一条尾巴,长出9条尾巴后就可成仙了,有一只猫非常想成仙,做了8件好事,满足了8个人的愿望,长出了8条尾巴,可是,自此后,新的尾巴就再也长不出来了,因为做一件好事长出一条尾巴后马上就会掉1条尾巴,猫很着急,这一天,它遇到一个少年,猫对少年说:你提个愿望吧,我帮你实现了就可以长条尾巴,少年想了想说:那你跟我回家吧,等我想出来了就告诉你,猫不好拒绝,跟着少年回了家,两天了,少年没有说出愿望,猫只好又去找少年,少年说:我实在没有什么愿望,这样吧,我希望你能长出第9条尾巴,猫瞬间长出第九条尾巴,成了仙。故事讲完,大家深深地体验到了这个时代的人,修炼不是让自己有价值,而是有人爱你,有人希望你能成,只有每个人都爱他人,爱团队,希望他人成,希望团队成,自己、他人、团队才会成。另一个故事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机构整合无疑会面临岗位的变动,人员的调整,而每个岗位在人们心中都会有不同的份量,每个人对岗位都会有自己的期盼,在此情况下,从人本主义出发,尽量让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做到需要与愿望相结合是领导者努力的方向,而一切都是最好安排的理念和故事却在不经意间让人释怀,一位高工对他的一个伙伴说,兄弟,好好干,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作者简介】余学军: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EAP学院实战型心理咨询师提升班学员,自和谐心理学研究应用委员会委员。

 

 

 

本站郑重声明:作者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热门图文
正在加载...请稍候
相关阅读
最新热门
专栏推荐